答覆立法會問題

立法會二題:本港水域紅潮

< 返回

  以下是黃容根議員今日(十一月二十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的提問和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的答覆:

 

問題:

 

  本年一月至九月,本港水域多次出現紅潮,而且紅潮消退的速度較以往慢。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有否分析本年的紅潮消退速度緩慢的原因;若有分析,結果是甚麼;

 

(二) 有否評估本年出現的紅潮對本港的海洋資源、水域環境生態、海魚養殖業及捕撈業的影響;若有評估,結果是甚麼;若沒有評估,原因是甚麼;及

 

(三) 有甚麼措施可減少紅潮的出現和改善紅潮的預警機制?

 

答覆:

 

主席女士:

 

(一) 在二○○四年一月至九月期間,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共錄得二十九宗紅潮,數目較往年同期的十七宗為多。原因可能是今年夏季降雨量比往年同期為多,雨水除了為藻類提供所需的養分外,還令上層海水的含鹽量減低,引致層化現象,這有利藻類的集結,從而增加了紅潮發生及持續出現的機會。過往在本港水域錄得的紅潮,出現的時間可持續一天至數周不等。至於今年發生的紅潮都是持續數天至數周,並沒有比以往的紅潮消退得特別緩慢。

 

(二) 在今年錄得的二十九宗紅潮中,除了一宗是由有毒品種組成外,其餘均為無毒品種,而所有紅潮亦在短時間內消退,並沒有引致海水出現嚴重缺氧的情況,相信不會對海洋資源及環境生態造成大的影響。在二十九宗紅潮中,只有五宗在養魚區發生。漁護署透過向養魚戶發出預警報告,使養魚戶能及早採取了適當的預防措施,例如停止餵飼及開啟增氧設施等,因此並沒有出現大量養魚死亡的情況。

 

(三) 紅潮的出現為自然現象,成因很複雜。在不同的自然環境因素如光線強度、海水溫度、水中營養物的水平、水流速度等的配合下,海水裏的微型單細胞浮游藻類便會大量繁殖而形成紅潮。現時並沒有有效預防紅潮發生的方法。

 

  在一九九八年的紅潮事件後,政府委託了外國專家就香港的紅潮監察和管理進行詳細的顧問研究。政府已根據該研究報告的建議採取適當措施,改善紅潮的管理及加強紅潮的預警監測。這些措施包括由漁護署實施嚴密的浮游藻類監察計劃,於本港水域各處定期抽取水質樣本分析,及監測紅潮出現的情況,以便及早向養魚戶發出紅潮警報,減少紅潮對海魚養殖的影響。另外,政府當局亦成立了「紅潮跨部門工作小組」,統籌及協調紅潮監察和管理工作,並設計了一個紅潮監察與管理總計劃,當收到紅潮的報告時,便會立即通知有關部門採取適當的跟進行動,並向公眾發佈有關訊息,以減低紅潮對市民的影響。

 

 

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星期三)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