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會問題

立法會五題:結核病個案

< 返回

以下是李國麟議員今日(三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的提問和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衞生署調查發現,香港九歲以下兒童的肺結核發病率較歐美和日本的有關數目分別高十倍和兩倍。而勞工處的資料顯示,二○○四年職業病的總個案數目較二○○二年下降了百分之三十一,但當中的結核病個案卻上升了百分之四十四點八。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過去三年,本港兒童、成人及長者感染肺結核的人數各有多少,以及他們感染該疾病的主要途徑;


(二) 過去三年,被證實在住院期間及在執行職務期間感染肺結核的病人及醫院員工的數目分別為何,並分項列出有關員工的職級及任職於公立醫院還是私家醫院;及


(三) 有否分析兒童發病率偏高及因執行職務染上結核病的個案顯著上升的原因,以及制訂措施以避免上述情況繼續惡化;若有,分析結果及有關措施詳情為何?


答覆:


主席女士: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支桿菌引致的傳染病,主要影響肺部。該疾病主要透過飛沫經空氣傳播。在受感染人士當中,大約每十人便有一人在其一生中發病,潛伏期為數周至數十年不等。其餘九名受感染者則會健康如常,因為免疫系統把細菌「隔絕」,令感染只潛伏體內而沒有發病。因此,患上結核病的病人可能在很久以前已受到感染,故絕大部分個案的感染源頭都無法確定。


由於該疾病的潛伏期偏長,而且差異很大,因此當局認為就一段長時間對該疾病的模式進行趨勢分析意義更大。過去50年,香港結核病的呈報率(註1)由一九五二年的最高697,不斷下降下跌至二○○四年的91.5(註2)。


另外,各地結核病情況的發展亦可以差別很大,因為結核病會因應各地不同的人口密度、普遍衞生意識、營養水平、生活環境、經濟狀況等社會經濟條件而有獨特的發展。此外,各地結核病的流行病學發展很可能始於數十年甚或數百年前的不同的歷史時期。因此,各地在相近時點所呈現的情況可以差別頗大。因此,在比較各地結核病流行病學情況時,亦應考慮這一點。事實上,香港的結核病率多年來均高於一些西方的已發展國家。有些專家認為這可能是由於香港與該等已發展國家在歷史上出現結核病疫症的時間並不相同所致。


(一) 衞生署編製的呈報數字按不同年齡組別劃分。過去三年的統計數字見附表一。另請注意,一如引言段落所述,香港結核病個案的總數在過去半個世紀呈下降趨勢。


由於結核病是經空氣傳播的疾病,可經患有活躍結核病的人士咳嗽及打噴嚏時所產生的飛沫,透過空氣以人傳人的方式傳播,加上該疾病在不同人士身上的潛伏期可以差異很大,因此大部分結核病個案的感染源頭都無法確定。


(二) 鑑於(一)部分所述原因,我們沒有關於病人證實在住院期間感染結核病的人數資料。


根據《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第509章),結核病是須呈報的職業病。法例規定醫生須向勞工處呈報所有職業性結核病。附表二載列過去三年的統計數字,當中包括按照職位及受聘機構所屬公私營類別劃分的醫護人員分項數字。


(三) 香港的結核病病發率在過去數十年一直高於一些已發展國家,可歸因於多個因素,包括各地結核病獨特的發展史,以及各地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不同。就零至九歲的年齡組別而言,呈報率在過去二十年呈下降趨勢,該比率由一九八四年的13.01,下跌至一九九四年的7.37及2004年的2.33。


根據上文引言段落及(一)部分所列原因,政府認為,過去三年相信在醫護環境感染結核病的醫護人員數目很可能是各年之間的波動所致。儘管如此,政府會繼續密切監察有關趨勢,從而對有關疾病防控策略作出適當調整。


一直以來,衞生署竭力防控香港的結核病。新生嬰兒中,接近百分之一百獲提供有效預防結核病的卡介苗防疫注射。至於其他措施,包括施行全監督治療、感染控制及嚴格監測機制等,將會繼續推行。此外,衞生署會繼續與相關國際機構保持緊密聯絡,並會參與有關研究,務求改善對該疾病的控制工作。


感染控制工作對預防結核病在醫護環境內傳播十分必要。在這方面,衞生署與醫院管理局(下稱醫管局)及私家醫院一直緊密合作。另外,當局亦會繼續舉辦活動,向任職醫院、診所、安老院等機構的醫護人員灌輸各項知識,包括如何及早發現及治療結核病、保持通風良好、使用口罩等個人防護裝備,以及在進行高危程序(如會誘發咳嗽的程序)時所須採取的預防措施。


除此以外,醫管局制定了一套有關「控制醫護環境內肺結核病傳播」的指引,讓前線人員知悉所需的感染控制措施,以免病人及醫護人員在醫護環境染病。該套指引已上載醫管局內聯網,方便員工參閱。


與此同時,勞工處已加強視察醫院、診所及安老院等被視為高危的工作場所,以確保該等工作場所符合通風標準,以及員工獲得足夠個人防護裝備,並已接受使用裝備的訓練。


註:


(1) 呈報率為每十萬名人口的呈報數目。

(2) 這是臨時數字,現正由衞生署核實,以作正式公布。







二○○五年三月十六日(星期三)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