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會問題

立法會十四題:普通科門診

< 返回

  以下是今日(七月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梁耀忠議員的提問和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由於公共門診服務嚴重不足,有長者需要在求診當日凌晨前往公立醫院或診所輪候達八小時,以確保可獲派籌。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是否知悉醫院管理局(醫管局):

(一) 有否調查過去一年,各區公立診所在辦公前病人輪候派籌的情況;若有,結果為何;若否,醫管局會否進行有關的調查;及

(二) 如何協助那些因公立門診服務供不應求,以致在上次求診所得藥物用罄後未能趕及覆診和補充藥物的長期病患者?

答覆:

主席女士:

(一) 現時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在全港共營辦七十四間普通科門診診所,包括港島十八間、九龍東八間、九龍中六間、九龍西二十三間、新界東十一間、新界西八間。總診治名額的使用率由百分之七十點八至百分之九十九點三不等。有關數字反映公立門診服務在不同診所不同時段,仍有空間去應付需求。

  一直以來,醫管局都有監察每間普通科門診診所的使用率和市民排隊輪「籌」的情況,在有需要時重新分配人手和資源,以加強普通科門診的服務和質素。

  各普通科門診診所均為病人實施派籌制度,以先到先得方式,並按診症籌的先後次序就診。一般而言,各間門診診所的上、下午和夜晚診症籌分別在每天不同時段派發。

  我們知悉近期媒體報導關於聖母醫院普通科門診診所的排隊情況。據悉,聖母醫院在去年底曾作調查,顯示有百分之七十四的受訪病人贊成把早、午晚的診症籌由原來每天分別在不同的時間派發,改為統一在早上派發。醫院因應病人的意見,改變了派籌的方法。自此,這診所的病人,顯然在較早的時間到達診所,而輪候診症籌的時間也較長。

  為了解聖母醫院的病人在清早時份到普通科診所排隊的原因,醫管局在本年六月七至九日在該院門外進行了調查。調查成功訪問了四百四十九人,約為百分之九十五的輪候者。年齡為七十歲或以上的佔百分之四十三。調查結果顯示,大概一成的輪候者是在早上六時半至七時到達診所排隊的;而截至早上七時,共有百分之六十五的輪候者到達聖母醫院普通科門診部等候。

  據調查結果顯示,選擇在較早時間到診所排隊的原因各異,當中包括有較為個人的原因,例如有被訪者表示,較早完成診治後,可以處理家務等其他事情;或因不能入睡或習慣早起,故提早到診所輪候。也有被訪者表示,提早排隊能夠在診所開門後進入室內較為舒適的座位等候;或基於上次排隊拿不到早上「籌」,所以提早再來;以及已完成之前的藥物療程,需要再次索取藥物,繼續治療。

  因應輪候者的不同情況,醫管局已提出了六項措施,以期縮短病人的輪候時間,當中包括:

1. 在不同時間派發不同時段的診症籌;
2. 知會病人關於其他有餘額的診所;
3. 更彈性地調撥資源;
4. 給予病情穩定的長期病患者為期較長的藥物;
5. 在診症後隨即安排預約;及
6. 推行電話預約試驗計劃。

(二) 為因應長期病患者所需,上文中第4及5項措施,正是配合他們情況釐訂出來的。

  醫院管理局會小心研究給予病情穩定的長期病患者為期較長的藥物,以減少他們求診次數。除此之外,現時有大概百分之六十來訪的病人都是長期病患者,當中大概三分一是在每次診症後獲得預約,普通科門診診所也會考慮為需要覆診的長期病症在覆診後提供預約診症時間,讓病人在短期內無需再排隊輪候。







二○○五年七月六日(星期三)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