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网志

(前食物及卫生局)
< 返回

《香港癌症策略》— 预防篇 (11/8/2019)

首份《香港癌症策略》终于出台了﹗

《香港癌症策略》就香港癌症防控工作制订全面计划,透过制订这个策略的工作,令工作优次和方向可以更加清晰,亦希望可以减低癌症对本港带来的负担,以及改善癌症病人的生活质素,提高存活率。

为何我们需要《香港癌症策略》?

癌症是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并且是香港的头号杀手。在过去五年,每日平均有超过35人被癌症夺去宝贵生命。随着人口老化和人口增长,我们相信癌症的新增个案和相关的医疗负担将会增加。

政府高度重视癌症防控的工作。我们于2001年成立「癌症事务统筹委员会」(委员会),现时由我担任主席,成员除了包括卫生署和医院管理局(医管局)代表外,还有癌症专家、学术界人士、公私营界别医生,以及公共卫生界别的专业人士,负责制订本地癌症防控的方向、措施、策略,并督导涵盖癌症预防、筛查、监察、治疗和康复等工作的方向,癌症的科研都是重要的一环。

于去年举行的委员会会议上,委员一致认为政府有需要整合和完善癌症防控策略,以更具策略性、协调和主动,以及以人为本的方式应对癌症对市民健康和社会带来的挑战。在过程中,政府亦可以加强与医学界及病人组织等相关持份者的沟通、联系及合作。委员会在制订策略时,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世衞)的建议、国际间做法,亦考虑到本地的实际情况。

透过制订《香港癌症策略》,我们找出现时服务不足之处,并就患者可能经历的复杂过程的不同阶段,逐一制订具策略性的工作优次和方向,当中涵盖预防、筛查、及早识别和诊断、治疗、存活以至纾缓治疗,从而提高癌症病人以至其家人的生活质素。

从以上可见,《香港癌症策略》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今篇网志会集中与大家分享有关预防和筛查的内容。

基层预防—减少癌症风险因素

根据世衞,约40%的癌症可借改变或避免主要风险因素及推行以实证为本的预防策略而得以有效预防。常见的癌症风险因素包括︰

政府多年来一直投放大量资源对抗癌症。在基层预防方面,政府自2018/19年度起每年拨款5,000万元予卫生署鼓励市民实践健康生活模式,以减低个人患癌症等非传染病风险,当中包括推行《迈向2025: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划》,重点关注四种非传染病(即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以及四种共通的行为风险因素(即不健康饮食、缺乏体能活动、吸烟和酒精伤害)。

我们透过与社区夥伴的合作,进行多方面的健康推广、教育和防护工作,从而推广基层的癌症预防,以期减轻癌症对本港的负担,例如—

(a) 推广实践健康的生活模式,包括均衡的健康饮食、恒常体能活动、避免烟酒、保持健康体重和腰围、及鼓励纯母乳餵哺等。卫生署在2018年12月正式展开为期一年的「健康香港2025 | 郁一郁・健康啲」全港的宣传运动,旨在加强市民对健康生活的关注和参与,鼓励市民增加体能活动,建立活跃生活模式以预防非传染病。此外,卫生署亦在2019年推出「社区参与资助计划」,向每区区议会提供最多25万元,以资助当区筹办促进健康的活动/项目,从而推广社区健康;

(b) 实施控烟措施,包括透过宣传、教育、立法、执法、征税和戒烟计划,劝阻市民吸烟,阻止吸烟行为的扩散,及尽量减低二手烟对公众造成的祸害,以保障大众市民的健康。近年,另类吸烟产品(包括电子烟、加热非燃烧烟草产品和草本烟等)在全球以致香港愈见流行,为我们带来新的健康风险及挑战。食物及卫生局已于2月将《2019年吸烟(公众卫生)(修订)条例草案》提交立法会,以禁止进口、制造、售卖、分发和宣传另类吸烟产品;

(c) 实施法定规管制度,禁止商业销售及供应酒类予未成年人及禁止未成年人在《应课税品(酒类)条例》(第109B章)提及的牌照处所饮酒;

(d) 接种疫苗预防乙型肝炎,卫生署的母婴健康院为初生至5岁的儿童提供免费疫苗接种;

(e) 接种疫苗预防人类乳头瘤病毒,卫生署将子宫颈癌疫苗纳入「香港儿童免疫接种计划」作为预防子宫颈癌的公共卫生策略之一。由2019/20学年开始,卫生署辖下的学童免疫注射小组会到学校为就读小学五年级的女童接种第一剂疫苗,第二剂疫苗将于翌学年女童升读小学六年级时接种;及

(f) 透过相关政府部门,例如环境保护署、劳工处,减少在环境中及工作场所接触致癌物。

第二级预防—癌症筛查

委员会辖下的「癌症预防及普查专家工作小组」(专家工作小组)负责定期检视本港及国际的证据,并就癌症预防及筛查制订适合本港情况的建议。

专家工作小组采纳世衞公布的下列各项制定筛查计划的考虑准则以考虑推行全民筛查:-

(一) 所侦查的状况应属重要的健康问题;

(二) 应有认可的方法治疗确诊病人;

(三) 应有诊断和治疗的设施;

(四) 应有可辨识的潜伏期或早期症状的阶段;

(五) 应有合适的测试或化验方法;

(六) 应有为大众所接受的测试方法;

(七) 应对有关状况的自然进程(包括由潜伏期发展至确诊的过程)有充分了解;

(八) 应有经协定的准则来诊断某人是否患病;

(九) 找出未获诊断的病患个案(包括诊断及治疗确诊病人)的成本,相对可能涉及的整体医疗护理开支,两者在经济上必须取得平衡;及

(十) 找出未获诊断的病患个案应是持续不懈的工作,并非属「一次性」的举措。

按照上述考虑因素,并非所有筛查方法均有充分理据支持用于全民筛查计划。此外,所有筛查测试都有其局限,因为测试并非百分之百准确。

从公共卫生角度而言,政府在研究应否就某种癌症推行全民筛查时,必须仔细评估多项因素,包括癌症在本港的普遍性、筛查测试的准确和安全程度、是否能有效减低该癌症的病发和死亡率、推行筛查计划的可行性、医疗系统内就资源、人力和设施配套的容纳能力,以及市民的接受程度。最重要的考虑原则是,筛查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是否利多于弊。根据上述原则,政府已推行了子宫颈癌大肠癌的全民筛查计划。

卫生署自2004年推行「子宫颈普查计划」,而「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亦已于2016年9月推出,并由2018年8月转为恒常项目。在2019/20年度,该两项计划的拨款共约二亿三千万元。

子宫颈癌筛查

卫生署与医护界自2004年3月8日合作推出「子宫颈普查计划」,鼓励年龄介乎25至64岁而曾有性经验的妇女定期进行子宫颈癌筛查。透过不同的健康推广活动及与各界和非政府机构的协作,提高公众对预防子宫颈癌的意识,并鼓励妇女定期接受子宫颈癌筛查。卫生署亦制作相关政府宣传短片,譬如近年的「锡自己•爱健康」系列宣传短片,在电视、电台及不同媒体播出,并透过报纸、横额、网页(https://www.cervicalscreening.gov.hk/scindex.php)、社交媒体等不同渠道,推广子宫颈癌筛查。

为加强子宫颈癌筛查服务,尤其针对低收入妇女,卫生署于2017年12月13日开展为期3年的关爱基金「资助合资格低收入妇女接受子宫颈癌筛查及预防教育先导计划」。透过由先导计划下的服务提供机构主动接触及鼓励合资格低收入妇女接受子宫颈癌筛查,并提高她们对子宫颈癌的认识,以减低她们患上子宫颈癌的风险。

我们会继续透过不同的宣传及教育,提高公众对预防子宫颈癌的意识,并鼓励妇女定期接受子宫颈癌筛查。

大肠癌筛查计划

大肠癌是本港最常见的癌症。2016年的大肠癌新症有5,437宗,佔癌症新症17.3%,即每6个新增癌症患者中便有一个患上大肠癌。死亡个案方面,2018年临时数字显示录得共2,279人因大肠癌而死亡,佔癌症死亡人数15.8%,即每7名癌症死者中便有一人是患上大肠癌,是本港第二最常见的致命癌症,仅次于肺癌。大肠癌患者年龄中位数是男性为68岁及女性为69岁,50岁或以上人士患上大肠癌亦普遍。

卫生署于2018年8月6日推行恒常化的大肠癌筛查计划,分阶段为50至75岁没有大肠癌征状的香港居民提供政府资助接受筛查,预防大肠癌。

截至2019年6月30日,大肠癌筛查计划成效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接受大肠镜检查服务的参加者当中,约七成被诊断患有大肠腺瘤,由于在检查过程中即时将腺瘤切除,因而避免演变为癌症。这印证了适时接受筛查的重要性。此外,我们与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合作,初步分析了在计划下患有大肠癌的首450多个案,显示大部份属于较早期(约60%),治癒率亦相对较高。专家工作小组会继续检视本地及海外的相关科学证据,包括最新的数据及科学实证。

结语

未来跟进工作有很多,《香港癌症策略》正式推出后,食物及卫生局、卫生署及医管局会联同医疗界的夥伴、癌症康复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必定会积极落实各项措施,达致预期成果。同时,我亦呼吁市民由自己做起,透过健康生活模式及减少接触致癌物的基层预防措施,包括不吸烟、远离酒精、多吃蔬果、恒常体能活动等,以达至最具成本效益的预防癌症目标。

下次跟大家谈谈《香港癌症策略》中有关诊断和治疗的工作。

2019年8月11日

2019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