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网誌

< 返回

携手向前行 迈进2020年 (5/1/2020)

转眼间,已踏入2020年。过去半年,香港在《逃犯条例》的修例工作上,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随着新一年开始,我衷心希望市民会与政府一起重新出发、继续同行,让我们在2020年得以继续聚焦发展多项经济和民生等工作。

食物及卫生局(食卫局)的政策范畴与民生息息相关。过去两年半,我们在医疗、公共卫生、食物安全、环境卫生、渔农发展等方面都做了不少实事、推出了不少政策措施。展望2020年,我们的工作会集中在以下多个范畴︰

医疗、公共卫生

医护人手—持续增加

公共医疗服务一直广为社会关注,尤其在流感高峰期间,大家尤为关注医护人手的问题。对于医护人手短缺的情况,我们一直没有迴避,并以积极的态度与医院管理局(医管局)的同事和持份者(包括医护团体、病人组织和政党等)共同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法。

政府自2018/19年度起以每三年为一周期,按照人口增长比例和人口结构的变动,逐步递增给医管局的经常拨款。在本财政年度,政府向医管局提供经常拨款688亿元,较上年度修订预算增加8.3%,用于各项加强人手和改善服务的措施。我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些大家比较关注的措施。

有见于未来医疗专业人手紧绌,政府会继续增加医疗培训学额。在本地培训方面,政府在过去十年持续增加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的医科生培训学额,增幅高达九成。在2019/20至2021/22教资会三年期内,政府已进一步增加上述培训学额,增幅为每年60个。在护理人手方面,在2019/20至2021/22教资会三年期内,政府每年增加资助60个第一年级学士学位护理学额。在指定专业/界别课程资助计划下,在2019/20年度,受资助的自资护理课程学额亦会由本年度的765个增至1,160个。

为持续监察医疗专业人员的人手情况,政府会配合教资会的三年规划期,每三年进行一次医疗专业人员人力规划和推算工作。新一轮人力推算工作经已展开,预期于2020年内公布结果。

此外,医管局会利用增拨的7亿元经常拨款,推行措施以提高士气和挽留人才,包括增加医生候召补偿定额酬金和新入职与现职病人服务助理、运作助理及行政助理的薪酬。医管局亦会继续就医生、护士和专职医疗人员推行特别退休后重聘计划。

香港医务委员会于去年五月通过放宽已通过执业资格试的非本地培训专科医生的评核期要求(由六个月缩短至两天),相信这有助吸引更多合资格的非本地培训专科医生来港服务,以纾缓医管局、卫生署及两间大学医学院的医生人手不足的问题。

要解决现时公营医疗系统医生人手短缺问题,我们必须多管齐下,我很感激医护同事在面对人手紧绌的情况下,仍然紧守岗位,尽心尽力照顾病患者。未来我们会继续与各持份者保持沟通,并会与医学界的主要持份者在常设平台上,商讨更多方法纾缓医疗人手短缺的情况。

医院发展计划—从不间断

要确保医疗制度周全稳健及可持续发展,为市民提供全面且妥善的医疗服务,除了要有长远医疗人手规划的软件外,硬件的配合亦十分重要,尤其香港正面对人口老化的重大挑战。

我们在2016年已开始推行第一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政府亦为该计划预留2,000亿元拨款进行16个项目,以额外提供逾6,000张病床和超过90个手术室。

为确保能加快推行将来的医院发展,行政长官于2018年《施政报告》中宣布,已邀请医管局筹备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医管局根据各地区的服务需要,已把多项医院工程项目纳入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涵盖共18项医院工程和一项社区健康中心工程,预算费用为2,700亿元。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完成后,可额外提供逾9,000张病床及其他新增医疗设施,大致上足以应付直至2036年的服务需求。

近年分阶段投入服务的天水围医院和香港儿童医院正好让我们的公营医疗服务更臻完善。

基层医疗健康—长远部署

为扭转现时「重治疗,轻预防」的医疗体制和观念,我们正按《施政报告》的建议,在全港18区设立地区康健中心(康健中心),成为香港医疗系统的一部份。首个位于葵青的康健中心已于2019年9月开始正式营运。同时,我们已于其馀17区预留合适用地以设立康健中心,其中7区的选址已获得区议会支持。于本届政府任期内,我们会加快在全港各区成立康健中心,并就选址谘询区议会,预期可在另外6个地区成立康健中心。我们已于上周一就深水埗地区康健中心和黄大仙地区康健中心展开招标工作。

至于本届政府未及设立康健中心的11个地区,我们建议在未来三年拨款约六亿元,透过资助非政府组织在各区设立规模较小、属过渡性质的「地区康健站」,提供健康推广、健康评估、慢性疾病管理等重点基层医疗健康服务,预早为长远建立一个以预防为中心的基层医疗体系打好基础。

除地区康健中心外,我们亦正就发展基层医疗健康作出长远部署,以制定可持续的基层医疗健康发展蓝图,包括:

(a)人力和设施配套:为支援香港基层医疗及地区康健中心的人力发展,我们会联同有关的医护专业学院,开办及资助一系列与基层医疗服务相关的培训课程;
(b)持续检视地区康健中心的服务重点:我们会参考葵青地区康健中心的经验,以实证方式审视地区康健中心所提供的服务重点的成效,并检讨如何透过地区康健中心进一步扩展其他基层医疗服务;
(c)整合基层医疗服务:我们会与各服务提供者协调,务求整合地区上公营及私营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及设施,以减少资源重叠。

加强疾病防控—从未鬆懈

疫苗接种计划

面对即将来临的冬季流感高峰期,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预防季节性流感及其併发症的方法之一,亦可减低因流感而入院留医的机会和死亡的风险。因此,政府一直鼓励市民尽早接种疫苗。

2019/20季度的「疫苗资助计划」及「政府防疫注射计划」已于去年10月展开,分阶段为合资格人士提供资助或免费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由今个季度起,「学校外展疫苗接种先导计划」已转为恆常项目,以涵盖更多小学,并会以先导形式将「学校外展疫苗接种计划」扩展至幼稚园和幼儿中心,当中部分学校将试用喷鼻式减活流感疫苗。截止上周日,在各项计划下整体共接种约1,159,000剂季节性流感疫苗,较2018/19年度同期提高约18%。

另外,由2019/20学年起,政府会为就读小学五年级的女童接种子宫颈癌疫苗。此外,我们已展开筹备工作,为怀孕妇女在每次怀孕时接种一剂无细胞型百日咳疫苗。

防控病毒性肝炎

食卫局于2018年7月成立了预防及控制病毒性肝炎督导委员会,就预防及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整体政策、具体策略和资源运用向政府提供意见,并订立行动计划。督导委员会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国际间做法和本地实际情况,在今年订立行动计划,藉以减轻病毒性肝炎对公共卫生带来的负担。

禁止另类吸烟产品

另类吸烟产品(包括电子烟、加热非燃烧烟草产品和草本烟等)在全球以致香港愈见流行,为我们带来新的健康风险及挑战。食卫局已于去年2月将《2019年吸烟(公众卫生)(修订)条例草案》提交立法会,以禁止进口、製造、售卖、分发和宣传另类吸烟产品。立法会现正就《条例草案》进行法案委员会审议,而我和同事亦出席了法案委员会于去年举行的三场公听会,聆听了约270名团体代表及市民的意见。我们获得社会大众的广泛支持及认同,包括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医护界(例如香港医学会、香港西医工会、牙医学会等)、病人组织、教育界、家长及普罗市民。大家的关注点都是从市民的健康出发,尤其是这些另类吸烟产品对青少年的影响,我们有责任保护年轻人,避免他们染上吸烟的习惯。我希望《条例草案》能尽快获立法会通过,进一步保障香港市民的健康。

发展中医药—定位确立

行政长官于2018年的《施政报告》中公布,将中医药已纳入本港医疗系统,并会资助特定的中医药服务,包括于将军澳兴建首间中医医院,推动中医药发展,并提供一系列有政府资助的门诊和住院服务;及在18间地区层面的中医诊所由今年3月起提供有政府资助的中医门诊服务。我们正全力推展相关的工作。

此外,政府已于2019年6月启动五亿元中医药发展基金,透过不同资助项目以提升业界整体水平和培养中医药人才。业界对基金项目的反应非常热烈。首批资助项目已于去年第四季批出。

我们亦正积极筹备于将军澳未来中医医院旁边成立一所由卫生署管理的永久中药检测中心,目标于2024年落成启用。

强化医疗服务—保障市民健康

香港癌症策略

我们于去年七月推出《香港癌症策略》,涵盖由癌症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科技及支援、研究和监测等工作的方向、策略及预期成果。政府将建立网上资源中心,提供与癌症相关的健康资讯。医管局亦计划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以及过渡性护理等方面提升服务质素。为提升癌症康复者的生活质素,医管局发展有系统的复康及支援护理计划,以确保癌症康复者得到适时的支援和护理。

支援不常见疾病患者

政府一直十分关注不常见疾病患者的需要。为了加强对不常见疾病患者的支援,除了持续扩阔药物资助的范围外,我们计划逐步推出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包括研究就个别不常见疾病建立资料库,以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并提升公众对不常见疾病的认知。我们亦会继续透过撒玛利亚基金及关爱基金加强支援不常见疾病及癌症病人的药物治疗,以及检视人手配套和投放资源协助照顾患者的需要,并促进相关的科研发展和临床研究。

基因组医学

基因组医学督导委员会已于去年底向我提交报告。食卫局正研究报告的内容,并会于今年公佈香港基因组医学的发展策略。当中会包括于今年内成立香港基因组中心,以推行香港基因组计划。通过基因组测序及建立基因组数据库,有助提高不常见疾病的确诊率,并推动癌症及其他遗传性疾病的研究。食卫局、卫生署及医管局的同事正努力推展香港基因组计划的前期准备工作。

先进疗法产品

先进疗法产品在医疗方面的发展潜力巨大,政府已于去年十月向立法会提交《2019年药剂业及毒药(修订)条例草案》,就相关研究和治疗应用订立规管架构。我希望立法会能尽快审议及通过条例草案,以保障公众健康和促进先进疗法製品的发展。

改善晚期照顾服务

政府致力为病人和家属提供优质而全面的晚期照顾服务,以切合他们的意向和需要。食卫局于去年九月展开预设医疗指示和病人在居处离世立法建议的公众谘询,在十二月谘询期完结后,正参考公众提出的意见制订未来路向。

智慧医院和大数据应用

在应用创新科技方面,医管局将会继续推行智慧医院措施,例如研究採用流动及物联网技术为实时数据基础的智慧病房、加强统筹医院服务及病人分流的病人服务协调中心等,令病人接受服务的流程更为方便顺畅。

此外,医管局继续提升其数据实验室,以期尽快推出大数据分析平台,支援更多与医护有关的研究项目。

精神健康服务

在精神健康方面,医管局会通过试行让儿科医生及专职医疗人员协助处理专注力不足/过度活跃症个案,以加快处理个案。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亦正研究其他强化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务的途径和方法。我们亦将展开一个持续的精神健康推广和公众教育计划,希望增加公众的认识和关注,长远达致建立一个精神健康友善社会的目标。

市政服务、食物安全、渔农发展范畴

公众街市—便民利民

公众街市方面,食卫局致力以全新思维提供公众街市服务。2018年的《施政报告》宣布在天水围西铁站兴建公众街市,不过兴建新街市难免需时,为让市民早日受惠,我们会在天秀路公园旁的空地,採取全新的「组装合成」方式建造临时街市,预计最快在今年年底前完工启用。

我们也会以试点形式推出全新的公众街市营运模式,着眼点是改革公众街市摊档的租赁和管理制度,务求令街市生意兴旺,亦能满足街坊的需要。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辖下的公众街市日后会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不但可以让市民购买食物和日用品,也可成为居民的聚脚地方。我们首先在天水围临时街市试行新的管理模式,总结经验后再陆续推展至其他新街市。

除了全力推展在天水围和东涌市中心兴建新街市的计划之外,我们也会尽快就古洞北新发展区及将军澳新街市的选址谘询区议会。

至于街市现代化计划,首个项目为全面翻新香港仔街市。此外,我们正准备为另外三个街市进行全面翻新,以及为其他街市开展小型翻新及改善工程,并按实际情况在今年内逐步启动。

环境卫生—重中之中

2019年的防治蚊患工作取得成效,白纹伊蚊诱蚊产卵器指数由六月份开始一直大幅下降,指数亦比2018年改善。去年香港邻近的部分亚洲地区录得的登革热个案数目远超往年,而香港录得的外地传入登革热个案亦较往年上升。在这个背景下,香港去年只录得一宗本地登革热确诊个案。

在应用科技加强防治虫鼠工作方面,食环署去年试用经改良设计的诱蚊产卵器,直接计算成蚊密度,并会在今年使用该新设计为市民大众提供成蚊密度的数据。食环署近月亦引入了一款新型捕蚊器,灭蚊成效显著,相关部门会陆续採用。在鼠患监察方面,食环署去年亦开始测试夜视和热能探测镜头摄取录像,配以人工智能技术,监察老鼠活动的活跃程度,大大有助客观量度灭鼠工作的成效。

食卫局和食环署会继续加强灭鼠灭蚊的工作。长远要达至防治效果,各部门在签订新的服务合约时,加入了防治虫鼠的范本条款,屋宇署及建筑署制定指引供专业人士参考,在新建成及进行维修的楼宇加入防鼠的设计。

改善公厕卫生—不容忽视

改善公厕卫生情况方面,在这个财政年度,食环署会优化42间公厕。在未来数年,我们会以约6亿元翻新食环署管理的约240所公厕。食环署会与建筑署探讨加快工程进度,并按照个别公厕的保养情况、使用率、市民意见等因素,定出工作优次。此外,我们亦会改善公厕的维修及日常管理。

殡葬服务—以人为本

安放和火化流产胎方面,位于和合石的政府首个安放流产胎设施已在去年四月投入服务。我们亦打算在未来将流产胎安放位置增加至约1,300个。另外,我们正推展在葵涌设置全港第一个供流产胎专用的火化设施的工作。

为增加公众龛位供应,我们会继续推动以地区为本的骨灰安置所发展计划。至于在推广綠色殡葬方面,食环署在2019年于葵涌增设了纪念花园,并推出了绿色殡葬中央登记名册。

动物福利—向前迈进

促进动物福利方面,我们已就改善动物福利的建议进行谘询,食卫局及渔农自然护理署的同事正整理意见,以确立修订法例的建议。另外,我们去年亦增加了对团体在推广动物福利和领养工作的资助,未来亦会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及执法的工作。

渔农业发展—继续推动

政府致力推动渔农业朝向高增值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方面,我们会继续落实「新农业政策」,包括在立法会批准拨款后尽快展开农业园第一期工程。渔业方面,我们会恢复签发新的海鱼养殖牌照和筹备设立新的鱼类养殖区。我们亦已逐步落实各项措施为渔农业两个持续发展基金的申请程序拆牆鬆绑。

食物安全—持续加强

食物安全中心会继续做好把关工作,食物安全标准和监管会不断更新,继于去年底开始生效的《食物搀杂(金属杂质含量)规例》的法例修订,我们计划今年内展开谘询,针对工业製反式脂肪及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的食用安全标准提出规管建议。

议会沟通—持续不断

随着新一届区议会正式开始运作,我和食卫局同事会一如以往,继续与本届区议会议员加强沟通,务求我们的政策措施,可以更贴近民意,更符合当区居民的期望。

今年刚巧亦是立法会选举年,我们亦将会致力与现任立法会议员保持沟通,希望在今届立法会会期完结前可通过多项食卫局的议案及拨款申请。

展望未来

来年,食卫局工作大方向是继续推展基层医疗健康、中医药发展,以及提升公营医疗体系的硬件和软件。除了上述各项外,我们今年仍有不少工作需要继续推进,包括实现《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划》中订下的九项目标、《香港菌素耐药性策略及行动计划》和《香港癌症策略》中所下的多个工作目标等等。

此外,《私营医疗机构条例草案》通过后,卫生署正密锣紧鼓进行相关的注册工作,以保障病人安全和消费者权益。食卫局和卫生署的同事亦正草拟《医疗仪器条例草案》。

本届政府实在有不少改善民生的工作要推进,亦需要广大市民与我们㩗手,我们才可以一起向前走,为香港谛造更美好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2020年1月5日

2020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