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网志

< 返回

基层医疗健康新里程 (19/06/2022)

「地区康健中心──基层医疗健康新里程」典礼
「地区康健中心──基层医疗健康新里程」典礼
「地区康健中心──基层医疗健康新里程」典礼

在刚过去的周三,我与行政长官主持「地区康健中心──基层医疗健康新里程」典礼,标志地区康健中心发展迈向新里程。典礼亦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的庆祝活动之一。

今年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同时也是基层医疗在本届政府努力下踏进新里程的重要时刻。行政长官在2017年的首份《施政报告》中,提出设立崭新运作模式的地区康健中心,致力扭转目前已治疗为主的医疗服务和减轻对公营医院的压力,而锐意加强以地区为本的基层医疗服务。希望通过小区网络,加强市民对预防医学和个人健康管理的意识。首间地区康健中心率先于2019年在葵青区设立,而在过去的两年多,通过同事的努力,各区的地区康健中心或地区康健站今年内会达至「全港18区全覆盖」,作为推动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协作的重要硬件。

基层医疗健康蓝图

食物及卫生局与基层医疗健康发展督导委员会已完成基层医疗健康蓝图的框架,也提出了目标和建议。蓝图阐述整个医疗体系方针所需进行的结构性改革,以应付未来数十年的挑战。本届政府会将相关具体建议交由下届政府考虑,以制定合适的执行方案。

基层医疗健康发展督导委员会于 2017 年 11 月成立,由我担任主席,负责就基层医疗服务制定发展策略。委员会已举行了20 次会议,从人力和基础设施规划、伙伴协作模式、小区参与、规划和评估架构,以及策略制定等各方面,就基层医疗发展提供意见。

在委员会的带领下,我们正就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的发展及医疗体系的改革展开讨论。政府有决心建立一个能够提升全体市民健康、提高市民生活质素的基层医疗健康系统。其中,有鉴于慢性病为医疗系统带来的长远负担,我们希望藉由基层医疗健康体系的改革,达致(一)预防慢性疾病、(二) 及早识别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并为病人提供合适的治疗、以及(三)及早发现及管理慢性病相关的并发症,以减低慢性病病人因并发症而入院的机会。政府已完成制订基层医疗健康蓝图的工作,当中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香港基层医疗服务和减轻公营医疗系统压力,具体的政策方向和重点包括:

一、 建立以地区为本、家庭为重的小区基层医疗系统;
二、 加强基层医療服务的管理;
三、 善用私营医疗服务,改善基层医療服务的融资安排;
四、 加强基层医疗人手规划及培训;及
五、 加强疾病监察及健康记錄互通。

(一)建立以地区为本、家庭为重的小区基层医疗系统

随着康健中心服务逐步推展到全港 18 区,基层医疗健康系统的硬件网络的建设已逐渐成形。我们正探讨以地区为本的基层医疗系统的发展和服务整合,发展以地区为本、家庭为重的小区基层医疗系统。我们期望康健中心可作为辅助基层医疗医生的地区基层医疗健康枢纽,透过公私合营和医社合作等服务模式连系及协调地区服务伙伴,包括公营医疗服务、私营医疗服务、小区照顾及支持服务,以至社会服务,以提供及整合区内的疾病预防、疾病管理、小区康复、照顾支持等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以提升市民健康质素;并透过积极及灵活地推动以地区为本并切合小区需要的基层健康服务, 由下而上达致医社合作。

我们会适当调整公私营医疗界别的平衡,支持优质私营医疗服务的发展,以补充公营机构提供的服务,为公众提供更多选择。我们会在蓝图中探讨进一步透过公私营合作,善用私营医疗资源识别及支持长期病患者,以减轻专科及医院服务的压力。

在考虑引入更多私营医疗服务参与管理慢性病的可行性的同时,我们亦锐意在蓝图中重新审视公营基层医疗服务、特别是普通科门诊的定位,让其资源更集中用于提供社会安全网,确保所有市民不会因经济原因而未能获得所需的医疗服务。否则,面对人口老化及慢性疾病普及化的压力及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除了加剧公营医疗服务不胜负荷及轮候时间冗长的情况, 亦有机会令真正需要公营医疗服务,同时未能负担私营医疗服务的人士未能获得适切照顾。

(二)加强基层医療服务的管理

我们将在蓝图下,探讨提升目前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的职能与权责, 让办事处更有效统筹及规划由不同公营机构负责提供的基层医疗服务,以及更有系统地就私营基层医疗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制订标准, 务求透过单一架构,在资源、人力、服务架构及服务标准等各方面作出规划、统筹及协调,整合现有公营及私营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的资源,从而提高服务效率及效益。构思中的基层医疗健康管理局主要功能包括服务策略统筹、资源管理、服务标准制订及质素保证机制等。

(三)善用私营医疗服务,改善基层医療服务的融资安排

公私营协作的目的并不是将公营服务外判由私营界别提供,而是为有能力负担相关自付额的市民提供选择,以及促进公私营界别的协作, 从而善用医疗系统资源和达致更佳的病人护理效果。我们正研究在推出更多公私营协作项目的过程中引入策略性采购的概念,即考虑成本效益及资助额等因素,从中选择成本效益最高的服务方案。当然,如透过公私营协作计划提供的服务与公营服务无异、成本更高、需相同或更多政府资助,则公营服务反而是更具成本效益的选择,而有关服务应继续维持透过公营系统提供。

长者医疗券计计划旨在加强长者的基层医療,为他们提供额外选择,藉以辅助公营医疗服务,让长者更容易从属意的服务提供商获得医护服务。政府会继续透过计划推动基层医疗,支持长者提升他们对预防疾病和自我管理健康的意识,并与康健中心的发展相辅相成。我们会持续检视计划的运作,按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和采取合适的措施,现在亦正硏究在蓝图的框架下,加以优化及规范医疗券的使用,包括将部分医疗券金额划定用于基层医疗的指定用途,例如健康风险评估、慢性病检查和管理;要求长者登记其家庭医生;以及就非指定用途加入共付额的概念等,期望长者善用医疗券于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的基层医疗服务,达致政策目标。

(四)加强基层医疗人手规划及培训

为发展一个有效率的基层医疗系统,本港需要充足及持续的基层医疗人手供应。在增加基层医疗服务人手供应的同时,我们亦需要基层医疗服务提供商对在小区内以跨专业团队的方式提供基层医疗服务具备充分的知识和了解,以确保优质的基层医疗服务。因此,随着人口持续老化,我们必须加强基层医疗人手培训,提升基层医疗人员的职能,以确保持续及优质的基层医疗人手供应。

医疗人力需求

为纾缓公营医疗系统医生人手不足的情况,我们已于2021年10月获立法会通过《2021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为合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另辟新途径,即特别注册,让他们在符合特定要求或条件后,便可在香港取得正式注册。我们相信借着开辟特别注册的新途径,以引入合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可更适切和弹性处理医生人手不足的情况,例如家庭医生。至于护士及其他医护专业人员,各相关专业的法定管理局/委员会近年已优化其考试及注册制度,便利非本地培训医护专业人员来港执业。政府会继续与各相关管理局/委员会探讨进一步吸引非本地培训医护专业人员来港的措施。

加强基层医疗人力培训

现时,基层医疗的元素已蕴含于相关的医疗专科培训课程内。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的培训,政府计划邀请各个医疗专业的管理局及管理委员会在他们对认可的培训课程所作的定期检讨中,检视和研究如何增加基层医疗元素的比重。

为推动香港基层医疗,并配合全港 18 区康健中心的发展,政府资助一些正从事基层医疗,有兴趣或承担的医护同业参加由专业团体(例如香港家庭医学学院、香港眼科医学院、香港护理专科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等)举办的有关基层医疗培训的课程,内容包括康健中心服务、跨专业界别合作以提供优质基层医疗、常见眼科疾病及眼底检查的知识和治疗、专职医疗人员在预防疾病、健康评估、慢性疾病管理及小区复康的角色及工作等。政府会继续探讨及审视基层医疗人力培训,并与培训院校或机构筹划其他专职医护人员所需的培训,以便在小区提供优质基层医疗服务。

加强护士及专职医疗人员在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的角色

行政长官于2021年施政报告中提及,我们需要强化其他医疗专业在本港医疗体系(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方面)的角色。食卫局会与各个医疗专业的法定管理局及委员会跟进2017年发表的《医疗人力规划和专业发展策略检讨》的多项建议,包括修改法例容许免医生转介而让市民选择直接接受医疗专业服务,避免延误治疗。

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现正着手在《基层医疗指南》建立职业治疗师及物理治疗师的分支指南。长远而言,我们会陆续为其他合适的基层医疗服务专业建立分支指南,以促进建立跨专业团队中不同基层医疗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协调。我们会在制订蓝图时探讨长远增加基层医疗服务人手、发挥和善用护理、药剂、专职医疗及中医药的角色、以及加强为各医疗专业提供基层医疗服务培训的策略及推出相关的培训课程。

药剂师

为加强病人的自我药物管理能力,康健中心的驻场药剂师会为有需要的会员提供药物使用的教育服务及咨询。医管局亦会转介合适的门诊病人到康健中心,接受由药剂师提供的专业药剂咨询和指导服务,以加强药物依从性和药物管理的知识。先导计划已于 2022 年第一季在深水埗康健中心试行。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现时正与医管局商讨安排医管局覆诊的病人于各康健中心/ 地区康健站领取覆配药物的可行性及协作细节。

中医药

中医药作为本港医疗系统的重要部分,亦在基层医疗方面肩负重要角色,与其他医疗专业共同守护市民的健康。事实上,政府一直致力促进本港中医药的发展,并已在《2018 年施政报告》中确立中医药在本港医疗发展的定位。具体而言,政府资助一系列特定的中医药服务,为市民建构全面的政府资助中医药服务网络。

由政府出资兴建的香港首间中医医院将设400张病床,提供门诊、住院、日间护理及小区服务,服务种类将包括纯中医服务及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协作服务,涵盖基层、第二层及第三层医疗服务。作为本地中医药旗舰机构,中医医院同时支持中医药界及三所本地大学中医药学院的教学、临床培训及科研工作。中医医院预计于 2025年第二季开始分阶段投入服务。

此外,政府已在全港 18 区各区设立一间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由医管局、非政府机构和本地大学三方伙伴协作模式营运。自2020 年3月开始,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在地区层面为合资格的香港居民提供政府资助的中医门诊服务。同时,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亦继续透过提供中医服务、推展培训及研究工作,推动中医药发展。

政府一直推动中医药在基层医疗健康的角色,现时的康健中心服务中,中医师会根据中风、腰背痛及膝关节退化痛症病人的需要提供针灸及穴位按压治疗。医管局亦积极推动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与康健中心在中医服务方面的协作。在去年12月「三九天」时期,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与三间康健中心/地区康健站(包括葵青康健中心、深水埗康健中心及西贡地区康健站)携手合作,试行提供天灸治疗服务,并举办中医专题讲座,市民反应正面。我们会继续探讨加强中医药在基层医疗健康蓝图中的角色,并透过加强应用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以深化未来在地区网络的动力。

(五)加强疾病监察及健康记錄互通

在蓝图的框架下,我们现正构建一个本港人口健康数据库, 透过大数据统整全港人口的健康数据数据, 以助制订以实证为本的卫生政策及评估相关的服务成效。

而在医疗数据和科技应用方面,医管局的大数据分析平台自成立以来,已支持多个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研究项目。所涉及的研究范畴包括基层医疗服务优化、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预测、及早预防恶化等。

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服务,包括于所有医院急症室及普通科门诊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肺部X光片,辅助医生尽快筛查肺部病变及高危病人;利用大数据识别糖尿病风险较高的病人,提供个人化慢性疾病照顾计划,及早介入及提升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等。医管局会继续研发和引入更多医疗人工智能科技,更广泛应用在医疗服务上,长远为病人带来更大裨益。

由政府斥资开发的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至今已有超过 530 万名市民参加,占香港人口逾七成。第二阶段医健通发展项目已逐步落成,包括扩大可互通数据范围至涵盖放射图像和中医药数据和开发「病人平台」。我们会继续提升和扩展医健通的功能和涵盖范围,藉以贯穿公、私营医疗界别和不同层的医疗服务,使医健通成为辅助香港医疗系统发展的骨干系统。

结语

在过去五年,政府全力及迅速地在18区成功设立地区康健中心地区康健站,达到在2022年内18区全覆盖,令市民受惠。在基层医疗健康督导委员会的努力及同事的全力以赴下,我们已完成制定基层医疗健康蓝图框架,及定下目标和建议。我衷心感谢委员会在过去五年给予的宝贵意见,特别是四位召集人——李国栋医生、林正财医生、黄金月教授和梁卓伟教授,以及所有委员、14个营办机构丶食物及卫生局及基层医疗健康办公室的同事过去数年付出的心血。

政府会继续全力推动各项加强香港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和减轻公营医疗系统压力的措施,并适当地在资源上配合。在委员会的带领下,现届政府已就整合服务、强化管理、改善资源运用、增加人手规划及培训,以及加强疾病数据监察及健康纪錄互通五大方向的建议和目标订定框架。展望未来我们会将蓝图中的具体建议和议员意见交由下届政府考虑,以制定合适的执行方案,建立一个能够提升全体市民健康、提高市民生活质素及减轻公营医院压力的基层医疗健康系统。

2022年6月19日

2022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