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網誌

(前食物及衞生局)
< 返回

「齊心同行 開創未來」-- 醫療衞生篇 (10/10/2021)

行政長官2021施政報告
出席有關施政報告的記者會

行政長官上周三(10月6日)發表的《施政報告》中,醫療衞生範疇的政策有不少著墨。在過去二十一個月的抗疫工作中,所有確診的市民和人士都能在醫院獲得適切治療,而在全球疫情反覆不穩和嚴峻的情況下,香港疫情仍能大致保持穩定,這正正顯示香港公共衞生和醫療系統的高效專業和快速應變能力。為應對人口老化對醫療服務帶來的挑戰,以及保障公共衞生和加強服務水平,我們會繼續聚焦工作和投放資源於以下8個範疇-

(一)基層醫療健康

地區康健中心發展

為扭轉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和觀念,食物及衞生局正在全港18區設立地區康健中心(康健中心)或「地區康健站」,以加快透過醫社合作及公私營合作模式提供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提升市民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及支援長期病患者。

經過數年努力,葵青及深水埗的地區康健中心已分別於2019年9月及2021年6月開始營運。我們已加緊籌備其他區的康健中心,預期位於黃大仙、屯門、南區、元朗和荃灣的地區康健中心會相繼於2022年投入服務。此外,我們已於其餘所有地區預留合適用地以設立地區康健中心,其中八區的選址已獲得相關區議會支持(即灣仔、東區、油尖旺、觀塘、大埔、西貢、北區及中西區)。同時,我們會於今年年底前在11區設立屬過渡性質的「地區康健站」。部分「地區康健站」已陸續投入服務。

為進一步加強社區慢性疾病治理的措施,及舒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我們正積極籌備於2021年年底在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開展「地區康健中心公私營協作先導計劃」。

基層醫療健康發展藍圖

長遠而言,我們正着手為香港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制定可持續發展藍圖,並於稍後展開諮詢,聽取持份者的意見。制訂中的基層醫療健康發展藍圖會探討國際經驗,歸納當中值得借鑑之處,以建立一個能夠提升全體市民健康、提高市民生活質素的基層醫療健康系統。

在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的帶領下,我們正就構思中的基層醫療健康發展藍圖會探討:

一、建立和重整以地區為本,預防為主的基層醫療系統
二、基層醫療服務的管治架構
三、基層醫療人手規劃及培訓
四、加強疾病監察及健康記錄互通
五、基層醫療服務的融資安排

當中,我們特別強調地區康健中心作為地區基層醫療系統樞紐的角色。地區康健中心透過非政府組織夥伴積極參與,可以善用區內網絡及資源,積極及靈活地推動以地區為本並切合社區需要的基層健康服務,由下而上達致醫社合作。

至於基層醫療服務管治架構的檢討,旨在加強就資源、人力、服務架構及服務標準等各方面的規劃、統籌及協調,整合現有公營及私營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資源,從而提高服務效率及效益。我們會盡快在本年內諮詢持份者,並在本屆政府任期內發表可持續發展藍圖。

(二)持續改善公營醫療系統

為維持本港醫療系統的高效專業和快速應變能力,我們須持續在多個範疇作出改善,以應對人口老化及新冠疫情對醫療服務帶來的新挑戰。一方面,我們會考慮加強衞生署在制訂和實施公共衞生策略、監管和促進醫療科技及藥物研發等方面的核心功能,以提升該部門在應對未來社會和公共衞生發展的能力。我們亦會在檢討基層醫療服務管治架構和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考慮衞生署的角色和配合的安排。另一方面,我們會繼續支持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擴展和提升住院醫療服務,並發展及善用創新科技以改善效率和質素。另外,我們會連同醫管局和衞生署全面檢視臨床數據、臨床試驗、藥物註冊等現行做法,促進和配合生命健康科技發展。

(三)疾病防控

香港的抗菌素耐藥性問題

在加強疾病防控方面,政府將檢討首份《香港抗菌素耐藥性策略及行動計劃(2017-2022)》的實施經驗,擬訂第二份計劃,以制訂下一階段的應對策略。

病毒性肝炎

《2020-2024年香港病毒性肝炎行動計劃》已於2020年10月公布。政府會積極落實計劃內的各項行動項目,以減少此種病患的病人數目。

乳癌篩查先導計劃

政府已於今年9月起展開乳癌篩查先導計劃,採用風險為本方式為合資格婦女提供乳癌篩查,目的是未出現任何乳癌症狀前,及早發現患上乳癌的婦女,以便盡早治療,避免癌症惡化。

(四)精神健康

2019年的社會事件,加上自2020年年初起持續的疫情,為香港市民的精神健康帶來不同程度的衝擊。在《2020年施政報告》,政府宣布於禁毒基金預留三億元,資助推行精神健康項目,以加強社區支援,並提高市民大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政府已於今年7月推出「精神健康項目資助計劃」,邀請相關非政府機構及大專院校提交建議書。預計批出的精神健康項目將於2021-22年度內開展。

(五)發展中醫藥

政府一直致力促進本港中醫藥的發展,並已確立中醫藥在本港醫療發展的定位。政府現正興建香港首間中醫醫院,預期在2025年第二季開始分階段投入服務。我們已委託香港浸會大學成為中醫醫院營運服務契約的承辦機構。此外,政府亦正興建將由衞生署管理的政府中藥檢測中心,與中醫醫院相鄰。

政府將繼續透過於全港18區設立的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中醫診所)提供政府資助的中醫內科門診、針灸和骨傷/推拿的服務配額。中醫診所亦一直透過提供中醫服務、培訓及研究,配合推動中醫藥發展。此外,醫管局亦會繼續在公立醫院發展中西醫協作住院服務,為選定疾病範疇(包括中風、肌肉及骨骼痛症和癌症紓緩治療)的病人提供住院中醫服務。為配合中醫藥長遠發展的政策方向,醫管局正探討加強中西醫協作住院服務,進一步增加參與醫院和病種數目,並把有關服務常規化。

五億元的中醫藥發展基金(基金)自2019年6月開始運作以來已推出不同資助項目。業界對有關資助項目反應熱烈,至今已批出接近3,000個項目資助業界。食物及衞生局已就基金整體的落實情況開展檢討工作,以期進一步優化基金項目及善用基金資源,務求為中醫藥業界提供更有效和具針對性的支援。

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中醫藥業界將可進一步在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發展,有關措施包括香港註冊外用中成藥透過簡化審批流程在大灣區註冊及銷售,以及內地公立醫療機構招聘香港中醫師等。政府會繼續鼓勵中醫藥業界把握在大灣區發展的機遇,積極參與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

為促進中醫業界的長遠發展,政府會探討賦權中醫師指示病人接受診斷成像檢測(例如X光)及化驗檢查。

(六)支援有需要的病人

藥物資助

政府和醫管局於2021年4月進一步完善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的經濟審查機制,以減輕病人家庭的藥費負擔。具體措施包括:

i. 就持續申請個案而言,修訂每年可動用財務資源的計算方法;
ii. 所有申請在計算每年可動用財務資源時,納入更多認可扣減項目,並且調整收入的計算方法;以及
iii. 延長持續申請人的經濟審查有效期。

在推行上述改良措施後,連同2019年年初實施的優化措施和新增的資助項目,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批出的資助額在2021至2022年度可達31億元,較2020至2021年度增長47.6%。

基因組醫學

香港基因組計劃已於今年7月展開先導階段,並將於2022年展開主階段,為更多涉及遺傳因素的病症患者及家屬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和分析。計劃將進行大約五萬個全基因組測序,讓病人得到更準確的診斷、更個人化的治療。長遠而言,計劃可促進本地基因組醫學的臨床應用和創新科研發展。

晚期照顧

政府已完成有關晚期照顧服務就預設醫療指示和病人在居處離世所作立法建議的公眾諮詢。相關法例草擬工作正在進行中。

(七)醫療系統可持續發展

醫療人手

一如其他先進經濟體,本港的醫療系統面對不少挑戰,包括人口老化、與生活模式相關的疾病與日俱增,以及公眾對醫療服務的期望不斷提高等。要應對種種挑戰,充足的醫療人手不可或缺。政府一直採取多管齊下的措施增加醫療人手,包括持續增加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院校及自資院校的本地醫療培訓學額,以及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療專業人員,以支援各項醫療服務發展。此外,立法會已完成審議《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讓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在香港執業,有助增加本港整體的醫生人手。

醫療專業發展

另一方面,我們亦需要強化其他醫療專業在本港醫療體系(特別是在基層醫療方面)的角色。我們會與各個醫療專業的法定管理局及委員會跟進2017年發表的《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的多項建議,包括修改法例容許免醫生轉介而讓市民選擇直接接受醫療專業服務(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避免延誤治療。此外,為確保醫療人員的專業水準,我們會向《輔助醫療業條例》下的輔助醫療專業人員,以及護士、牙科醫生,以立法方式推展強制性持續專業進修及/或持續專業發展。我們亦會因應現正推行而屬自願性質的「認可醫療專業註冊先導計劃」的經驗,探討為尚未有法定註冊制度的專職醫療人員,如臨床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營養師等,引入法定註冊制度,保障市民大眾的利益。

醫院發展

政府在2016年為醫管局預留2,000億元推行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當中包括重建和擴建11間醫院,以及興建一間新急症醫院、三間社區健康中心和一間支援服務中心工程項目,預計可增加超過6,000張病床及逾90個手術室。政府至今在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下已全面提升八項工程和局部提升六項工程為甲級。

醫管局亦已展開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的籌備工作,預算費用為2,700億元,完成後可額外提供逾9,000張病床及其他新增醫療設施,足以應付直至2036年的預計服務需求。

醫管局並會參考應對2019冠狀病毒病的經驗,檢視兩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的醫院設計,於每間選定醫院中的兩至三個普通病房預先裝置所需設施,在疫情期間可短時間內轉作第二線隔離病房。在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下,醫管局預計會額外提供不少於300張第二線隔離病床。

遙距醫療

醫管局會持續推行現代化的服務模式,包括試行使用「HA Go」流動應用程式,為合適病人提供遙距醫療服務。醫管局亦會在創新及科技局在鄉公所裝設網絡基礎設施後,為居於偏遠地區的長者提供遙距醫療服務。

(八)支持生物健康科技發展

要大力推動生命健康科技,臨床數據、臨床試驗、藥物註冊等配套不可或缺。食物及衞生局連同醫管局和衞生署會全面檢視現行做法,作出配合。

科技突破是強化醫療服務的重要一環。為進一步推動研發,醫管局將設立專責團隊,協助更多機構探討如何應用醫療數據用以與醫管局協作進行研發。我們亦會探討醫管局與科技園公司合作使用醫管局的臨床數據作研發用途。

此外,醫管局由2019年起,通過數據實驗室為16個合作項目的100多名研究人員提供數據,並推出自助數據平台,以支持本地研究人員利用醫療數據作進一步探索和創新。

政府亦會加快根據《藥劑業及毒藥規例》註冊含有新藥劑或生物元素的藥物的立法程序,讓有關藥劑製品可盡快於市場上銷售,支持生命健康科技發展,並惠及更多有需要的病人。

另一方面,食物及衞生局和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自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批出合共5.13 億元撥款,支持本地大學進行67項針對2019冠狀病毒病的醫學研究項目,通過應用新科技,進行基礎以至臨牀及社區層面的2019冠狀病毒病研究。

結語

食物及衞生局的政策目標是保障市民的健康和確保香港的衞生和醫療體系能維持高水平的服務和持續發展。我們會努力推行《施政報告》中的相關措施,同心抗疫,以及應付未來人口老化對醫療帶來的挑戰。回顧過去二十一個月,新冠肺炎為本港醫療服務和公共衞生政帶來前所未見的挑戰。我在此特別感謝參與抗疫的醫護和公務員同事,尤其是食衞局、衞生署和醫管局的同工,在疫情期間克盡己職,充分表現出高度靈活應變的能力,為香港的公共衞生、為廣大市民的健康把關。未來,我們堅守「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策略,以秉持科學態度,在行政長官的帶領及市民的配合下,我相信香港可以盡早走出疫境。

大家可到我的facebook專頁,看看相關的Vlog。

2021年10月10日

2021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