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談婦產科服務

< 返回

  以下為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今日(四月二日)早上出席賽馬會血管腔內及微創手術中心」及「賽馬會血管腔內模擬及技能培訓中心」開幕典禮後會見新聞界的談話內容:
  
記者:(有關與婦產科醫生的會面)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昨日與香港產科服務關注組傾談,這組織代表了很多特別是醫管局婦產科的同事。他們關注到,若香港不限制內地孕婦(來港分娩)的數字,會引致香港產科服務水準受影響,尤其若該數字繼續攀升。我們已有共識,希望以公營(醫療服務界別)和私營兩方面服務量的總和作為計算,並同時作出一定的限制。下星期我將與私營醫院和私家產科醫生代表見面,了解他們那方面如何處理這事宜。

記者:(有關如何限制私營醫療界別接受的分娩數量)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現時衞生署在發牌時已規定病床的數字,這方面是有一定限度,但生育數字則沒有定額。我們也希望與有關的管理人員和業界商討,研究如何能將數字設定於一個安全水平。現時我們也有一定的措施,亦行之有效,即任何內地孕婦若不能獲得香港醫院的入院准許,她們是不能在香港生育的,在入境時,入境事務處人員會勸喻她們回去,現時來說,我覺得這方法仍然有效。但如何配合其他所有服務的需求和配套,仍須與業界詳細討論。

記者:(有關會否限制發出預約產檢證明書)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這預約證明書現時是由醫生和醫院發出,這方面要由醫院作出一定的限制。至於如何限制,我們會與他們詳細討論。在法例方面,將來會考慮有否這方面的需要,現時來說,我們希望在業界合作下,可以做到一定的工作。

記者:(有關限制分娩的數字)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關注組希望(每年在香港出生的嬰兒數目)維持在八萬八千名左右。但以2010年的數字來說,也是一個頗為saturated(飽和)的數字。我們會以這數字作為起點,讓大家討論。

記者:(有關私家醫院反建議要增加人手,以應付需求)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長遠而言,我們也要考慮如何能增加工作人手,但短期來說,基本上現時無論私營或公營(醫療界別),整體的服務量已十分飽和。我們認為最重要是能夠保持香港產科服務和初生嬰兒的健康,這是最重要的考慮。若有任何工作使產婦或初生嬰兒的安危受損,令香港醫療水平受損,我們必定要有一定措施減低這方面的風險。

記者:(有關八萬八千名分娩額是否適當)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現時最重要的瓶頸位在服務量,我們要以這瓶頸位作起點,例如八萬八千是去年服務量可以承受的數量,這是一個起點。我們當然要繼續討論將來可否將這數字增加,但若增加時,必須有人力方面的配套。

記者:(有關政府有否機制監察醫療服務的使用量)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政府一直關注這問題,我們也知道這數量差不多是飽和點。在過去一年私家醫院因為增加服務量,也要從公立醫院招聘醫生,公立醫院的服務量亦因而承受一定的壓力。事實上,兩者(公營和私營醫療界別)的總和,即是香港的服務量,所以我們了解到這(數量)也差不多是香港現時相當飽和的服務量。

記者:(有關日後有否機制監測服務量)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們會與私家醫院商討這問題,亦會與醫管局研究,最重要是公、私營兩方面共同研究,如何讓所提供的服務,第一方面,優先給予香港的母親;第二方面,若我們要照顧境內和境外的母親,這數字應是多少、如何分配。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照顧在香港,無論是內地或本地的母親和嬰兒的健康及安危,必須維持在一定的國際服務水準。

記者:(有關內地孕婦在港分娩的比例)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內地(孕婦來港)數字是被動的,最重要是首先照顧本地孕婦的需要,我們預計本地每年也有四萬多至五萬名嬰兒出生,當然我們會研究例如來年的結婚率,或是預計的經濟如何,凡此種種也會影響夫婦是否願意生小孩,在這方面我們過去也有一些準則。

記者:(有關限制內地孕婦來港分娩有否法律問題)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現時來說,我們沒有任何法例指明她們不應來港治病或分娩,但若她們到來後會影響其健康,或其嬰兒的健康,我覺得我們有足夠理據勸喻她們不應來港分娩。

記者:(有關私家醫院擴展婦產科服務影響公立醫院人手)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們會研究未來一年預計私家醫院將進行那些擴建或增加服務計劃,我們會與他們討論如何將這數字,與我們的人力資源配合,並非只在硬件方面。

記者:(有關如何解決公立醫院婦產科人手短缺問題)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短期內並沒有特別方法能增加具備資歷的人手做這方面的工作,但長遠而言,我們當然要增加培訓數目,無論是醫生、助產士或護士方面,也要考慮。但最重要的環節是在於初生嬰兒的服務,以及初生嬰兒的深切治療服務,對香港來說,這方面的壓力更大,亦是較被動的。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英文部分。)




2011年4月2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4時00分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