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談猩紅熱、塑化劑及大腸桿菌

< 返回

  以下為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今日(六月八日)早上出席將軍澳醫院日間醫療服務大樓平頂典禮後會見新聞界的談話內容(中文部分):

記者:幼稚園爆發猩紅熱,之前也有死亡個案,今年是否猩紅熱的高峰期?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衞生防護中心發覺有這些個案及死亡案例,他們特別關心。有指昨日再有聖士提反書院的學生在瑪嘉烈醫院去世,他們暫時未能確診是否猩紅熱,還要再研究兩個個案是否有關連。當檢查研究特別是細菌方面得出(結果),他們會盡快跟進這些案例。就這方面暫時我們沒有更多消息。

記者:現時是否高峰期?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要再觀察長一點時間,了解情況,這方面留待衞生專家進行研究。

記者:在流行病學上,是否能看出何以今年個案這樣多,已較上年多出一半以上?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通常來說,傳染病除了有季節性的高低,有時每幾年也會出現一個高峰,這也是與各種抗體有關,譬如有些抗體過了一段長時間後,可能會整體上減低,以致高發率提升。這方面需要由專家鑑定,才能決定情況是否如此。

記者:數字是否不尋常?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待衞生署的專家研究後,再作交代。

記者:(有關政府的預防措施)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這傳染病透過呼吸方面影響較多,所以是受個人衞生、接觸附近的人及親友影響(曾與患者有緊密接觸),最重要是我們分析該病的趨勢。較讓人安心的是,這些病若及早發覺,是可以治療的,一般而言死亡率並不高。當然我們會關心今次會否有特殊情況,這方面有待衞生署進行有關研究。

記者:(有關猩紅熱的嚴重性)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現時只有一名病人因為確診(猩紅熱)而死亡,另一名病人(昨天死亡的學生)尚未確診,所以我們要研究這方面的情況,衞生署亦會在這方面繼續細菌方面的研究。

記者:葛蘭素史克一款抗生素被驗出含塑化劑,為何台灣很多醫院已下架,香港方面卻可繼續售賣?是否擔心替代品不足夠?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現時在香港使用的這款藥,在英國與法國也有製造廠,所以先要了解究竟兩地的廠是否有問題,以及批次是否有問題,才作決定。而我們進行這方面的測試亦非太困難,今日或最遲明日應有結果。若在這方面有問題,我們當然會要求所有藥停用及進行回收。

記者:有否向台灣方面了解,為何他們能驗出塑化劑,及他們那批藥的來源會否與香港相同?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們曾與台灣衞生署溝通,暫時未獲得官方方面證實該測試。有關測試相信由當地一些外判公司進行,未必由政府進行,所以我們要確認了這方面(的資料),才可跟進。但無論如何,我們自己也可很快地測試到這些藥是否含塑化劑,若有,我們當然不容許這些塑化劑出現在藥物中,會根據法例禁止該藥售賣及回收。

記者:是否今日有測試結果?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相信是今日或最遲明日。

記者:(有關本港及內地的醫療改革)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這是(國家衞生部部長)陳竺昨天(在醫院管理局二○一一年研討大會)的講話。我們這兩方面有很多要(互相)學習的地方,香港基本上在公營系統是比較健全,政府在這方面投放了很多資源,香港公營醫院(對市民)的補貼為百分之九十七,所以市民看病時,基本上只需很少診金,這是一個很好的安全網。在內地來說,我也看到國家對這方面很重視,醫療改革現正一步步進行,特別是在農村方面的改善很大。所以我看兩方面可以互相學習及幫助。

記者:(有關塑化劑在藥物中含量水平及檢測)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們無須就藥物中(塑化劑含量)另外立法,因就藥物來說,我們已清楚地說明只容許何種藥物成分,如有不適當的藥物成分,基本上我們不應接受。

記者:歐洲方面的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是否有機會在香港出現?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昨日已說過(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有在本港)出現的可能性。到現時為止,已有二千多個病人受感染。雖然德國當局指疫情可能已緩和,但從數字上看來,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數字。第二方面,其病發率及嚴重性是相當高,有二十多名病人(因此)而死亡,這方面亦很值得關注。由於(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屬新(品種)細菌,我們準備在適當時間將之列為需通報的病例,這方面衞生署會作研究。最重要的是,第一方面,我們已知大腸桿菌O104:H4的基因排列,我們應可以盡快找出快速測試的程序,希望衞生署或其他大型醫院可作有關試驗,盡快為有關病人作檢查。第二方面,希望能從德國有關醫院及研究所取得醫治這疾病的經驗,如香港出現第一宗病例,我們也能採取最適切的方法醫治。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英文部分。)




2011年6月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50分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