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談嬰幼兒配方奶粉供應及骨灰龕

< 返回

  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今日(十一月十六日)上午出席公開活動後會見新聞界的談話內容:

記者:有報道指除了新界區上水藥房有人排隊買奶粉並且缺貨,情況已蔓延到九龍區、港島區,甚至有奶粉被炒賣至每罐貴數十元。黃金周進行壓力測試至今已有個多月,結果如何?現在巿面的供應是否仍不足,不適宜撤銷「限奶令」?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黃金周前後針對本地配方奶粉供應的壓力測試已於十月中完成,政府委聘的顧問於過去數周完成了壓力測試結果的報告,我們即將向由業界及消費者代表組成的(配方奶粉供應鏈)委員會提交該份報告。待委員會審議報告後,我們會於十二月將報告,連同政府考慮壓力測試結果後的取態,向立法會相關事務委員會匯報。現階段我仍未收到這份報告,但數日後將在(配方奶粉供應鏈)委員會討論。現階段我只能說,希望本港巿民放心,在壓力測試前後,於整體配方奶粉供應鏈發生的種種現象,我們也會考慮,連同壓力測試的結果完全考慮後,我們才會作出決定。我們必定會確保本地父母親能替其嬰幼兒購買到足夠的配方奶粉,才會作出決定。

記者:(有關近期奶粉缺貨的原因)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其實我們一直也關注(配方奶粉)在零售層面出現的種種現象,最近的確有報道指部分地區的零售層面出現(配方奶粉)搶購現象,在整體供應方面,供應商仍然保證有足夠供應。由於零售點眾多,規模亦較小,有些報道亦指,部分較小規模的零售點,每種型號的(配方奶粉)只能進幾箱貨,一旦局部地區有較大需求,便會出現(缺貨)情況。當然我們不希望看見這些情況繼續惡化,所以(在配方奶粉供應鏈上出現的)任何情況我們也會考慮,才作最後的決定。

記者:(有關內地放寬一孩政策,會否擔心未來搶購奶粉情況更嚴重)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們會考慮所有(情況),並會密切監察及留意任何會影響香港配方奶粉供應鏈零售層面的因素,儘管是一些於內地發生的因素,若是會影響(配方奶粉)的供求,我們都會考慮。

記者:零售點的供應仍然不穩定,政府內部會否傾向農曆新年前也不會撤銷「限奶令」?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希望讓(配方奶粉供應鏈)委員會審議了政府顧問的報告,並聽取立法會相關事務委員會的意見,我們才作最後決定。

記者:未有初步傾向?暫時仍未決定撤銷時間?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暫時仍希望由(配方奶粉供應鏈)委員會先審議報告,因為這委員會十分重要,有業界及消費者代表,我們應該先聽取他們的意見,再考慮所有因素才作決定。

記者:(有關食物安全中心昨日發出報告,指某品牌奶粉內有蟲隻屍體)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們對任何產品,尤其是涉及食物質量及安全的事件也十分關注,食物安全中心必定會跟進這事件。

記者:有關(配售)骨灰龕將來可能設年限,有沒有傾向大概年限為何?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今次引起討論的原因是,政府原先希望能於今年年底前向立法會引入一條規管私營骨灰龕的條例,因為一些技術問題,現時需於明年第二季才能引入該條例,而立法會的相關事務委員會,需要我們提交一份階段性報告加以解釋,因此我們將向立法會相關事務委員會匯報,有關骨灰龕的整體供應和規管私營骨灰龕,這兩方面工作的進展,因此才引起這一輪討論。在這份匯報中,除了講述政府規劃在(全港)十八區(每區)也興建新骨灰龕設施的進展,另一方面,長遠而言,我們如何能夠有效和可持續地發展,能滿足香港所需骨灰龕的供應(數量),這方面亦是我們需要思考的議題。政府一方面致力推動以環保方式處理骨灰的安排,例如海上撒灰和紀念花園撒灰等。另一方面,很多人士也向我們指出,根據現時骨灰龕的供應情況,土地供應亦缺乏,若不再考慮一些能突破現時框架的想法,便很難保證骨灰龕的長遠供應,我是同意這想法的。因此,政府希望提出一些初步構思,與立法會相關事務委員會討論,聽取議員的意見。這些初步構思,完全沒有任何決定或細節,暫時正考慮的是,有人曾向我們提出,他們留意到有些骨灰龕,經過一段時間後,可能由於後人已移民外地或其他原因,該骨灰龕已沒有後人前往拜祭或打理,在這情況下,可否將這部分骨灰龕,正如土葬的安排,其實也有部分土葬用地是有(使用)年期規定,(使用)至某年期便要(安排)「起骨」,再進行火化為骨灰,或像從前般安葬在「金塔」內。這是一個從前也有的先例,既然有人提出,我們亦會持開放態度加以考慮。不過也有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若真的有(使用)年期(規定),在年期屆滿後,那些骨灰應如何安置。因為現時土葬、「金塔」、骨灰,所佔地方已很少,若希望能佔更少地方,應如何安葬那些骨灰?當然有些人提出可以「撒灰」,但亦要考慮後人的意見,他們未必希望這樣做。我們現在未有任何定案,但既然有人提出(這想法),我們應持開放態度,聽取大家的意見,再作考慮。

  有些人士也向我們建議另一個想法,現時設計建造新骨灰龕時,面臨一個很大的困難,由於我們的傳統習俗是在清明節和重陽節拜祭,在這春秋二祭時,人流集中前往拜祭,以致計劃興建每一項新骨灰龕,需進行交通評估時,也面對困難。因為交通評估須評估最高峰期的交通流量,若以清明節和重陽節(期間拜祭人數)的流量作估計,這對我們能否在某地區興建新骨灰龕,以及該骨灰龕場地的容量有多少,當中的「樽頸」便是在交通評估(這因素)方面。因此,其中一項建議,是考慮能否限制拜祭時間,令春秋二祭高峰期的拜祭人流流量減低,直至有關的交通評估能承受的情況。隨着我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在現代都巿應該有越來越多人士,可能選擇在春秋二祭或正日以外的時間拜祭,既然這樣,在這方面肯定存在考慮空間。若能將流量控制及減少,達到幾分之一的水平,新骨灰龕設施的容量可能可以大幅增加。但我在此要再強調,這些(構思)全部也只是有人曾向我們提出,而我們會考慮的方案,暫時未有定案,亦未有詳細內容。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2013年11月16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6時30分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