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與傳媒談話內容(只有中文)

< 返回

  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今日(七月六日)出席公開活動後會見新聞界的談話內容: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們收到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通報,在伊利沙伯醫院發生使用逾期手術縫合線的事故。由於事件涉及的人數較多,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涉及那麼多病人,是十分少見的,我非常關注這事。其實我們最關心的是,這些逾期手術縫合線,其中一個風險是有否受到細菌感染。不過一般來說,做手術的程序,是待真正需要使用手術縫合線時,才在當刻在手術枱上開啟,而手術縫合線全部是獨立包裝。它有兩層包裝,不需要使用的時候,兩層包裝也不會開啟,到需要使用時,打開外面一層後,便會直接把裏面的包裝放到手術枱上,手術枱已是無菌,因此裏面的包裝應該也是無菌的,然後待真正需要使用時,才打開裏面的包裝,取出當中的縫合線使用。因此,若使用這樣的做法,理論上可盡量減低受(細菌)感染的風險。不過無論如何,為了安全起見,醫管局會跟進所有的病人,若有需要,會安排病人重新檢查,看看他們有沒有事。在這件事上,我留意到醫院已向所有受影響的病人及公眾致歉,亦委派了一個委員會(調查事件),他們應該會在六至八星期內呈交報告。我亦會要求醫管局在收到報告後,把報告交予局方,我們再檢視。當然,現時在醫院及醫管局也有很多風險管理的機制,例如存放的消耗品與藥物處理應該一樣,即是應該有定期檢查存放的消耗品,包括藥物及其他消耗品的逾期日期,藥物方面我肯定經常會跟進。不過我相信任何的風險管理機制,最後也需要由人進行。我們接着會與醫管局商量,商討有何方法可幫助同事,因為若全部要用人手跟進這麼多逾期藥物或其他消耗品,也頗辛苦,因此看看是否有其他方法可幫助同事,因為同事也比較忙。我希望以後能透過這個檢討,找到原因及一些改善方法,避免同樣事件再次發生。

記者:受事件影響的病人當中有33人逝世,死亡率是否較正常高?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相信一定需要翻看所有紀錄才行,因為單看一個數字,當然有些人可能把歷史上的一些情況比較,我相信專家有能力把統計數字計算出來,看看是否與逾期(有關),或與另一個病人群組比較,看看是否真有超出的問題。但無論如何,我知道醫管局會跟進(受影響)個案,檢視是否有任何特別的原因,會不會有可能與這事件有關。

記者:(有關何時可恢復內地活雞供港)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們一直繼續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質檢總局)討論。食物及衞生局食物科的同事應該已與國家質檢總局有共識,應該爭取到盡快,相信在一、兩星期之內,便會有同事前往內地開會,商討(恢復內地活雞供港)的進度為何。

記者:(有關是否承認在檢查醫療物品方面有漏洞)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剛才也說過,任何消耗品或藥物也有制度跟進,檢查是否有已逾期的藥物或消耗品,(逾期的)便不會使用,這個系統一定已在,但我相信任何系統,也不能夠做到百分百零錯誤。無論如何,這事件是一個錯誤,至於出錯的原因為何,便要留待委派的專家委員會找出,我們才會知道。而且,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找出錯誤的真正原因,讓我們可幫助不只是伊利沙伯醫院,而是整個系統都可防止以後有同類事件發生。

  在活雞方面,我們很希望透過最近一輪與國家質檢總局的討論,了解內地當局最近在檢驗檢疫方面進行的工作,包括恢復內地活雞供港的安排為何。我們關注到內地其實有不同的地方,也開始對活雞供應有不同的安排,因此在這方面,我相信我們的同事也會向內地有關當局了解,以後內地在這方面的政策為何。

記者:(有關手術縫合線可能仍在病人體內,會否不排除出現併發症)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相信出現這樣的問題,醫管局及醫院一定會加強現時所有,不只是伊利沙伯醫院,還有其他醫院所有這些消耗品的監測。

記者:是否需要成立第三方的獨立委員會調查事件?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認為需要視乎事件的性質為何,因為這事件主要是涉及一個頗專業的運作問題,因此我相信成立一個專家委員會,可幫助我們找到真正的原因,我相信這做法是適當的。

記者:(有關現時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拉布」,除了瑪麗醫院重建計劃,是否仍有其他項目受影響)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有的,因為實際上,現時立法會的運作,不只是財務委員會受影響,現時不論是立法會大會、財務委員會,以及其他的一些專責委員會,包括工務小組委員會,其實也受到影響。我們有另外一個項目,就是佛教醫院重建項目,現時仍在工務小組委員會等待(審議)。當然,我們仍有其他不同的法案,仍在立法會大會中排期跟進,有些會進行首二讀,有些則會進行二讀後的跟進辯論。因此,若這些項目也被卡住,是會對我們有影響的,例如其中一條法例,是我們現時正研究藥劑的法例(《藥劑業及毒藥條例》),是改善藥物生產、運送及發送的程序,以加強病人安全。當然,我不能說這條法例不存在,便一定不能進行這些工作,不過我認為若能盡早修訂法例,可有效加強我們完整改善整個藥物輸送系統,亦可加強病人安全。



2014年7月6日(星期日)
香港時間18時22分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