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談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

< 返回

  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今日(三月七日)在主持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啟動儀式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今日的(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啟動儀式其實只是一個開始。雖然我們由最初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把公立醫院內的病歷紀錄電腦化,至今已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但由今天開始,我恐怕路途會更長。有數點需要說的,第一,今日主要有11間私家醫院與我們一起,但其實在社區內有很多私家醫生仍未正式加入(系統)。當然,有部分的私家醫生已加入較早前的「病歷互聯試驗計劃」,這部分的私家醫生證明了其診所內已有電腦系統,或已把其病人的病歷電腦化,這部分的醫生加入系統會較容易。儘管如此,他們仍然可能需要一段時間考慮,因為原本是私家醫生查閱公立醫院的紀錄,但若正式加入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調轉在公立醫院也可查閱私家醫生病人的紀錄。因此,其電子紀錄系統是否需要適應,或在傳入資料時亦要能夠較謹慎。我們很希望由私家醫院先行。在社區內的診所,我相信有些醫療集團的診所可能會率先加入,稍後個別的私家醫生也可能會加入。我們的另一個安排,因為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其實亦可幫助公私營協作計劃,因此我們會把公私營協作計劃內的部分醫生作為目標,希望他們較早加入這系統。當然其間會有過渡時期,舊的安排仍可繼續運行,但希望在過渡時期後,所有使用或參與公私營協作計劃的醫生也會過渡到正式的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另一方面,我認為病人的教育亦非常重要,因此我們會與病人組織或倡議病人權益的組織合作。第一,在病人方面,希望他們能明白(系統的)好處,積極使用,因為第一件事他們也要先登記。第二,若病人習慣了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的好處,為他們診治的私家醫生亦會有多些誘因使用這系統。今日的啟動屬第一階段的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其實還有其他問題我們需要在第二階段處理,我舉兩個例子。第一個是影像,例如現在來說,我們會看到的紀錄,例如在醫院進行了一個影像的造影檢查,我們會看到的就是有關造影檢查的報告,而造影的影像本身在電子健康紀錄的平台暫時未可以互通。雖然現在很多醫院都把影像儲存於光碟,讓病人可以自己帶(走),會方便這方面的交流,但我們希望在第二階段,其中一個首要任務是探索影像互通。此外,還有涉及病人私隱的,或病人能否把部分自己認為比較敏感的資料,選擇性地給哪些醫療服務提供者看,哪些未必一定看到。這方面具有技術性的問題,亦存在爭議性,因為若很多病人都選擇這樣做,部分醫療服務提供者便未必能看到病人所有的健康紀錄,那這會否影響病人的治療呢?既然如此,這是我們答應立法會會在第二階段探索的問題。我只舉這兩個例子。

記者:主要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有關私隱,剛才也提及,去年通過法例時,曾答應立法會第二階段會檢討是否設立所謂「保險箱」的制度。可否說說具體時間表,剛才不斷說第二階段,其實具體時間會否在今年內有研究結果?另外,有關參與人數,現在醫管局的互聯計劃約有四十萬人,有否預計這次計劃可能會有多少市民參與?這四十萬病人能否過渡到這(系統)?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你的第一個問題,我們有初步時間表,在下個立法年度,我們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進行第二階段工作的開展。第二個問題,在現階段來說,我們當然希望現在參加先導計劃,即「病歷互聯試驗計劃」的所有病人都可以過渡。這方面我們要做宣傳工作,而且日後隨着相向的互通,應該能夠吸引更多病人加入。

記者:有關「保險箱」的問題,會否窒礙?剛才也提到,可能會導致醫生診斷時,反而增加了障礙。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們進行研究時,便要處理這些問題。世界上其實並不是很多地方有真正相關的經驗,有關經驗有成功的,亦有並不太成功的。我們由現在到明年,仍然會不斷參考世界上其他有作出相關安排的地方的經驗。

記者:想簡單問問,剛才提及病人和醫生,其實期望分別有多少人參與?個別私家醫生反映,問題是行政工作的確會加重,本身已有一套系統紀錄要輸入,又要重複輸入,其實能否真正提供誘因,令他們參與計劃?如何可提高參與率?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首先,當然我們若希望病人參與,首先便要有基礎。正如剛才所說,現在已有一定數目的病人參與了電子病歷互通的試驗計劃,就我們這個新的平台,這部分的病人當然只需一個很簡單的動作,已可作出申請。所以我們有較大信心,這部分病人,就算不是全部,大部分都會參與這個計劃。至於私人醫療服務提供者方面,其實我們首先也要看看私人醫生或私人醫療服務提供者本身有否把紀錄電腦化。若沒有,便不能參與;若有,並且已參加了試驗計劃,我相信這部分醫護人員的參與性會較高。更重要的是,我相信是病人和醫生的互動,或病人和醫療服務提供者的互動,因為若病人有這些需求,我相信醫療服務提供者便會回應這些需求。至於你提到病歷是否要重複(輸入),我可以我個人的經驗告訴大家,並非如此。部分醫療機構會選擇,正如我剛才所說,就算醫管局的醫院也並非全部取消紙張的紀錄,有些仍然需要保留。我在私人執業診症時,我亦希望保留紙張的紀錄,但我不需要兩方面都進行,不需要一方面以筆記錄,然後再輸入電腦。我們輸入電腦後,其實電腦的功能已可打印出簡要或撮要,我只需保留撮要便行。因此,是否非紙張化,其實並非全部,而是減少了我大部分的紙張使用,若我以紙筆記錄,可能醫療紀錄很快便會越來越厚。(根據)我自己過去數年私家(執業)的經驗,習慣了輸入電腦後,若我需要打印出一份撮要,其實也不過是一張紙而已。

記者:今次主要有11間私家醫院參加,即是暫時沒有個別新加的私家醫生?在第二階段才探討私隱問題,是否變相犧牲了在第一階段登記病人的私隱,因為病人都很關注這問題。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就你第一個問題,主要是11間私家醫院,但我在較早前說過,其實我們有先導計劃,就是「病歷互聯試驗計劃」,這計劃已有很多參與者,當中有部分,當然只是一小部分已表示會參與(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正如我剛才亦表示過,可能主要有部分醫療集團,由於這部分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多數已把他們診所的紀錄電腦化,因此會先參與。至於大部分的個體私家醫生,我們的確可能要做多些工作。我們會很重視與香港醫學會的夥伴關係,而香港醫學會亦會幫助我們推動更多私家醫生參與。

  就第二個問題,我不是這樣看,因為正如我剛才所說,所謂「保險箱」的概念,其實至現時為止,在其他地方是否真的有一個很成功的運作經驗,我們仍在觀察。我們事先也想到,其實有其好處,亦有一些潛在的問題。其好處是病人可自由選擇,究竟讓哪個醫療服務提供者查閱其紀錄,而有哪些認為比較敏感的紀錄,則不讓某些醫療服務提供者查閱,這當然可體驗到其自由自決。另一方面,對其持續醫療,特別是安全方面,是否一個最好的安排?其實當中有爭議性。作為一個醫生,我會擔心若有病人告訴我,選擇了不讓我查閱一些很重要的資料,我會擔心那些是甚麼資料。這對我以後提供的治療是否有影響、會否有衝突、對病人的安全是否最好的保障?這些仍有待探討。究竟有好處或壞處,整體來說仍有待我們在第二階段探討。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6年3月7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20時37分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