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談器官捐贈、流感高峰期應對措施、牙科服務和任命副局長

< 返回

  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今日(七月三十日)出席公開活動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記者:教授,我想了解流感的情況。見到急症室(求診)數字開始回落,內科病床仍然爆滿,流感高峰期會持續到何時才開始回落?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先談談器官捐贈,然後才回答流感的問題。我今日來到參加祝捷會,有些曾經接受器官捐贈的人士剛剛(參加)了在西班牙舉行的國際性器官移植人士的運動會,這個世界性的運動會讓曾接受器官捐贈的人士作運動比賽。今屆我們代表隊分別在不同賽事取得14個奬項,包括七面金牌、兩面銀牌和五面銅牌,成績非常好,在全世界總共有52個國家(參與),香港代表隊排第18,但在亞洲方面,他們排第二的,所以這是很好的成績。這個成績的背後,其實顯示接受器官捐贈的人士康復之後的生活其實可以很精彩的,也令家人和他們大家很開心和鼓舞。剛才聽他們的分享,亦令我希望香港(市民)都更能擁抱器官捐贈。我們看看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的數字,現時約有266,000多人。回顧過去一個月,每星期都有三位數字,大概幾百人的增長,最近一星期則有千多人(的增長),我們非常鼓舞,希望社會更多人士支持器官捐贈,以及到衞生署的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簽署。

  說回流感,我們回顧過去一星期的數字,(急症室每日求診)大約5,000多(人次),這當然比前兩個星期每日超過6,000(人次)稍為回落和穩定。至於病房方面,數間大醫院的內科病房(病床使用率)超過100%,有些(醫院)已經稍為紓緩。當然大家都明白,這個高峰期在人口老化加上患有慢性病的情況下,有些病人實在需要入院。所以我們希望市民可以注意個人衞生、手部衞生和周圍環境的衞生,避免染上流感。當然,如果有少許不適,不一定要到急症室,希望大家可以去看私家醫生或到普通科門診(求診),因為我們為了(應對)夏季流感高峰期,增加了約8,300個(普通科門診)名額,希望無論在日間、夜間及假期都可以增加多些名額。至於流感高峰期再持續多久,其實在現階段很難估計,不過我們已經準備了數項短期措施,希望可以應對。

記者:最近空氣(質素)比較差,擔不擔心有更多市民到公立醫院求診,以及醫護人員的壓力會再增加?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想現時天氣開始炎熱,到人多擠迫的地方必然會有傳染(流感)的風險,所以希望大家留意和小心。

記者:「預設默許」器官捐贈現時的研究情況是怎樣?你們說明年會公布結果,現時的研究情況是怎樣?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們較早前希望了解多一點市民就「預設默許」的意見,一方面我們知道有其他國家有「預設默許」(機制),也有些是沒有的,有些人士說香港會不會採取「預設默許」機制,當然這涉及法例,我們亦希望知道市民的想法是怎樣,所以我們較早前做了一個調查,也要用一些時間去分析數據。如果我們了解到多些市民就預設默許的看法,我們也會看看接下來的工作應如何鋪排。

記者:局長,現時聖德肋撒醫院接收病人的情況是怎樣?為甚麼還未達到48個病人?原因是因為病人不想轉院,還是讓骨科和婦科病人轉院的安排有問題?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們在私家醫院有48張病床(可借用),現時暫時(轉院病人)數字仍然和昨日一樣。當然,醫生每日巡房時都會了解,看看有沒有適合病人可以轉到(私家醫院),這方面要看看本身有沒有適合病人,也要看病人意願。他們會繼續進行這方面的工作。

記者:有關器官捐贈方面,其實之前有三個方向去討論,包括「預設默許」。政府換屆後,對於這三個方向的討論取態如何?可否交代一下如今的進度?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新一屆政府會繼續進行有關器官捐贈較早前的三個討論課題。較早前政府與很多不同持份者探討器官捐贈者的(最低)年齡,我們亦與持份者開會收集意見。一般來說,大部分意見都認為維持18歲比較適合,當然少部分人士持不同意見,我們會繼續聆聽。第二方向是「預設默許」,剛才我亦提及,我們已進行一個調查研究,看看香港市民對「預設默許」這機制的看法和接受程度,我們分析數據完畢後,便會決定下一步應該怎樣做。第三是「交义捐贈」,這方面並沒有太大爭議,一般人都是支持「交义捐贈」的。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會循這個方向去看看法律層面是否需要修訂和接着的工作程序,如果要制度化「交义捐贈」的話,應該怎樣做。

記者:有沒有時間表何時可以做到?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想醫管局有其時間表,他們現時一直也在看着(如何進繼續進行)。

記者:徐德義醫生是不是真的會出任副局長?你自己個人如何看徐德義醫生個人的處事風格?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政府在所有程序完成後,會盡快公布我們班子的人選。我不會評論個別人士。

記者:有香港人北上看牙醫,會不會好像不清楚風險,他回到香港好像不能跟進,可不可以提醒……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任何人士選擇購買醫療服務時,都應該小心和了解風險。我相信香港現時某些專科的牙科服務可能不是很全面,但最重要的是市民在選購這些服務時要小心留意風險。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7年7月30日(星期日)
香港時間14時03分

2019年4月12日